学张仪 发表于 7 天前

谁急需用 DISC 测试定位自己?这三类人正在经历「职场性格刑讯」

本帖最后由 学张仪 于 2025-4-24 10:04 编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辛辛苦苦干了三个月,发现自己的努力方向完全错了
・明明有十年经验,却在新项目里处处碰壁
・每天上班像上刑,一开口就和岗位气质「八字不合」

这些「职场别扭感」的背后,往往藏着一个关键问题 ——你还没摸透自己的性格坐标系。今天就来聊聊,哪些人最该用 DISC 测试给自己「职场性格建档」,少走 3 年弯路。

一、职场小白:别让「错位努力」消耗你的试用期

刚入职的小夏最近很崩溃。

作为典型的「连横派」(DISC 中 I 型人格,外向热情),她每天跟着部门「老好人」(S 型人格,稳健耐心)学做会议记录、整理数据,明明坐不住却硬撑着,加班到凌晨还被说「不够细致」。

真相是:连横派的核心优势是链接资源、快速破冰,而老好人的技能树侧重支持型工作。

💡 DISC 能帮你做什么?

・精准定位优势:发现自己是「天生的活动组织者」还是「数据挖掘机」
・避坑指南:比如 C 型(谨慎分析型)新人别硬磕需要快速决策的岗位
・试用期生存法则:用测试结果和领导沟通「我更擅长 XX 类型的任务」
知乎热评曾有个扎心总结:「职场新人最大的浪费,是用别人的优势标准折磨自己。」

二、瓶颈老鸟:你的「经验护城河」可能是「思维监狱」

工作 8 年的张经理最近陷入困局。

作为「纵合派」(DISC 中 C 型 + S 型组合,重规则、求稳妥),他一直用「流程化管理」带团队,却在遇到新上任的「独裁领导」(D 型人格,目标导向、强势果断)时处处受阻。方案被批「太保守」,汇报被嫌「太啰嗦」,曾经的「稳妥优势」成了「效率拖累」。

DISC 的破局价值在于:让你看清「性格工具箱」里的隐藏技能。

✅ 测试后该怎么做?

・临时切换模式:面对 D 型领导,汇报先讲结果再补细节,用「数据 + 底线思维」沟通

・解锁第二曲线:比如 S 型老鸟可以尝试「柔性管理」培训师岗位,把「善解人意」转化为优势

・避免经验陷阱:定期用测试复盘,防止「路径依赖」变成「能力茧房」

头条上有个高赞案例:某技术总监用 DISC 发现自己兼具 I 型(创新)和 C 型(严谨),转型做产品经理后,成了团队里最懂技术的「需求翻译官」。

三、岗位特质冲突者:别让「性格水土不服」拖垮你的职业生涯

做了半年销售的阿林每天都在自我怀疑。

他是典型的「纵合派」(C 型为主),天生反感「主动搭讪式推销」,每次陌拜客户都像「社交刑讯」,业绩垫底到失眠。直到做了 DISC 测试才发现:他的性格更适合需要深度服务的「顾问型销售」,而非「扫街型地推」。

🔍 测试后的两条明路:

换岗适配:转向技术支持、客户成功等「重专业轻破冰」的岗位

性格伪装术:用「临时角色扮演」应对必要场景 —— 比如 C 型人见客户前,提前准备 10 个开放式问题清单,把「被动聊天」变成「有脚本的专业对话」
公众号读者 @职场变形记分享过:「我用 DISC 发现自己是高 D 型(支配型)却误选了行政岗,转型项目管理后,半年就拿下了公司最难啃的项目。」


写在最后:DISC 不是「性格判决书」,而是「职场导航仪」

有人担心:「测完发现性格和岗位不匹配,难道只能换工作?」

其实 DISC 的核心价值,是让你看清「性格基线」后,更智慧地「动态调整」——

・新人用它「锚定起点」,避免在错误赛道上狂奔

・老手用它「升级系统」,给经验主义装上「兼容模式」

・所有人用它「看懂搭档」,比如和 D 型同事沟通直接说「这事 3 天后给你结果」,和 S 型同事合作先确认「他需要哪些安全感」

最后送大家一句职场真话:没有「错误的性格」,只有「错位的使用方式」。

如果你也在经历「有劲使不出」「努力没回报」的迷茫,不妨花 10 分钟做个 DISC 测试 —— 或许你缺的不是能力,而是一张「性格使用说明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谁急需用 DISC 测试定位自己?这三类人正在经历「职场性格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