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第十一篇 决术 第一章 若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
(1)若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
原文:
为人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译文大意为:
凡为人决断事物,须依托于对方的疑虑,善用福泽,恶用祸患,诱导其最终无疑惑。若仅图利,失其利则不受,奇谋依托于此。若利善却隐恶,必遭排斥,致关系疏远。故使失利或离害,皆决策之失。
(2)“趋利避害”是决策的核心原则
“趋利避害”是决策的核心原则,这是人性的自然倾向。
所有决策都遵循“趋利避害”的基本原则。否则,我们的决策可能会出现错误,甚至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正是因为我们坚持“趋利避害”的原则,我们才能在决策时避免陷入困境,确保每一步都朝着最有利的方向前进。
例如,在对某件事情进行决策时,我们首先需要评估其潜在的利弊,权衡得失。如果某件事看似有利却可能隐藏着不良后果,我们必须果断放弃,以避免陷入不利的境地。相反,如果利大于弊,我们就应该果断采取行动,抓住机会。这又体现了《鬼谷子》中提到的“量权之道”。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量权之道,就是对形势的精准把握。
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疑会面临无数次需要做出决策的时刻,每一次选择都可能影响未来的走向。而每一次决策,都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例如,我们是选择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这看似简单的选择,实际上是对未来职业道路的初步定位。普通高中注重学术基础,而职业高中则侧重于技能培养,两者各有优势和劣势。
我们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进入职场,前者可以积累知识,后者可以积累经验,不同的选择将导致不同的人生轨迹。
我们是选择结婚还是保持单身,前者意味着承担家庭责任和情感依托,后者则享有更多的个人自由和事业发展空间。
我们是选择留在父母身边还是远赴他乡,前者可以享受亲情的温暖和支持,后者则意味着迎接未知的挑战和成长。
我们是选择在一个公司长期工作还是跳槽寻求新机遇,前者稳定但可能受限,后者充满变数却潜力巨大。
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是基于对利弊的权衡和对未来的预测。
(3)“趋利避害”亦是“权衡利弊”
例如,如果选择普通高中,我们需要考虑学术兴趣与未来职业的匹配度;如果选择职业高中,则需要评估技能需求与市场前景。哪种选择更符合我们未来的规划,我们就选择哪种。
如果选择继续深造,我们需要审视专业前景与个人兴趣;如果选择进入职场,则需要评估行业趋势与个人发展空间。
如果选择结婚,我们需要考虑双方价值观与生活目标的一致性;如果选择单身,则需要明确个人事业规划与生活追求。
如果选择留在父母身边,我们需要权衡亲情支持与个人成长;如果选择远赴他乡,则需要评估独立能力与外部机遇。选择稳定的工作,我们需要考虑职业发展与个人兴趣;如果选择跳槽,则需要分析新平台的潜力与风险。
因此,在人生中,每当面临选择时,我们都应该冷静分析,理性判断,确保每一步选择都符合我们长远的利益,助力人生稳步前行。
“趋利避害”亦是“权衡利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