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第二篇:反应术第三章:欲张反敛,欲取反与
(1)
原文: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2)
译文大意为:
在古代,那些擅长从反面获取信息的人,能够洞察人心,如同神明一般探查到事实的真相。他们能够灵活应对,从而审慎地驾驭局势。如果掌握得不恰当,得到的信息就会模糊不清,导致决策基础不稳固。相反,通过巧妙地运用言辞的象征和类比,能够引导出对方的真实话语。通过回应的方式,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透露内心的想法。若想听到对方的心声,反而需要保持沉默;想要敞开心扉,就必须先学会沉默。想要提升,先要谦卑;想要获得,就先要给予。想要了解对方的真实情感,就要用类似的情境去引导,让对方自然而然地表达内心。无论是通过这件事还是那件事,无论是对上级还是对下级,都能辨别真伪、洞察异同。通过观察言行举止的变化,喜怒哀乐都能显现出其模式,这一切都基于预先设定的法则。通过逆向思考,观察对方的依赖,自己便能平静地倾听对方的话语,洞察其行为,从而明辨是非,掌握主动。这样,就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达到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对方的境界。即使对方没有直接表达,也能从细节中洞察其意图。就像潜入对方内心,精确地把握其思想脉络。如同蛇的灵活,箭的精准,无懈可击。
(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却往往忽略了倾听的价值。有时,沉默并非缺乏表达,而是一种沟通的智慧。
大多数人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却忽略了倾听的重要性。在真正的沟通中,沉默蕴含着深意。认真聆听他人的话语,从他们的表达中捕捉信息,思考这些信息背后的意图,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立场。倾听不仅是尊重,更是智慧的体现。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那么首先需要与他进行沟通,通过沟通中的言辞和表情,捕捉其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理解他。
如果你想走得更远,那么你需要先停下来思考,如何才能走得更远。例如,如果你想成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那么你需要从基层做起,一步步晋升到高级职位。如果你一开始就担任高级职位,你将无法理解基层员工的感受,你所做的决策或制定的方向可能无法得到基层员工的理解。只有深入了解基层,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想要得到,就需要先付出。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需要请求他人帮助的情况。在这样的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而非居高临下,是至关重要的。
同样,倾听他人,才能真正洞察其真实需求。就像树木需要扎根于土壤才能枝繁叶茂,人在职场也需要从基础做起,才能稳步上升。倾听与沉淀,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4)
同样,若想洞察人心,需要先放下成见,耐心倾听。在沉默中,细节如同珍珠,串联成对方的真实意图。倾听不仅是获取信息,更是建立信任的桥梁。通过细致的观察与理解,我们能捕捉到对方情感的微妙变化,从而在沟通中找到共鸣。
本章实际上还是在讨论倾听和沟通。结合前一篇的捭阖之术,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其精髓。倾听如果是阳的话,那么表达便是阴,二者相辅相成。只倾听不表达,无法传达自己的观点;只表达不倾听,则难以理解对方的需求。
理解倾听与表达的平衡,就像阴阳的调和,能够构建和谐而高效的沟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