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5-3-11 14:07:06

鬼谷子反应第二,原文与翻译

鬼谷子的《反应第二》的中心思想是运用策略性思考方式,通过反向试探和回应来刺探对方的情况,从而掌握主动权‌。

原文: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人言者,动也;已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已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或以)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覆,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已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故知之始已,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已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先审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译文:

远古时混沌初化,与无形之道相伴相生。“反”用以回首过往,“覆”用以验证未来;“反”用以知悉古时,“覆”用以掌握现在;“反”用以了解他人,“覆”用以内观自己。事物有动,有静,有虚,有实,观察其动静与虚实的现状,如果不合情理,就向历史求取。任何事物都可因“反”而得“覆”,这是圣人教诲,不可不重视。对方出言为动,己方沉默为静。分析对方的出言,倾听对方的说辞,如果觉得对方的言辞不合其内情,就用“反”术钓取,对方必有回应。

出言时要使用“象”,陈事时要引用“比”。因为,只有使用“象”与“比”,才能推测出(对方心理层级的)次第差异。所谓“象”,就是(己方)使用某种形象以比喻对方的心事,所谓“比”,就是(己方)根据对方(吐露出来)的言辞作出类比。出言钓情时,只要(己方)使用钓语恰当,就能得到(对方)真情。这就如同张网捕兽,网要张得多,还要张在野兽出没的地方,耐心守候。只要所讲之道合于对方事理,对方内情就会自行流出。这样的网罗用于钓人时,(己方)要时常持网驱动对方。如果对方不肯出言,或言辞中没有可比事物,(己方)就要有所改变,换一个暗合其心的形象来勾引他,并在得到对方的应情之后,随顺应情进行审察。己方“反”钓出去,对方“应”情而来,己方出言再使用象喻和类比,大事就可定局了。这个过程只要沿袭几次,反复详审,任何事情都不会出现闪失。圣人使用钓术时,总是因应对方的智、愚而使用不同的诱饵,使对方无可起疑。所以,善于反复听审的人,总能如鬼神般深入对方内心,探得其情。反听(反复听审)的要点在于变换(象、比)得当,审察(所得之情)详尽。审察若不详尽,得情就会不明;得情若是不明,大事就难以定局。(反听就是)变换象喻与类比,在听到(对方)回应的言辞之后,己方回头再听。(反听的原则是)欲闻对方之声,己方先行沉默;欲开对方之情,己方先行收敛;欲高对方之势,己方先行卑下;欲得对方之利,己方先行付出。

想要勾出对方的隐情,就要使用“象喻”进行类比,以引领对方言辞。声音相同就会共鸣,实情相合就可同归。(反听之术)可遂顺于此,可遂顺于彼,可事奉上司,可引领下属,还可听审对方的真实与伪装,忖知对方的相同与不同,获取对方的实情与虚情。(对方的)言行举止可由此观察,对方的喜怒情态也可由此透见其原本的样貌。(反听)法则是己方的心先沉定,然后才可使用反听(象、比)术,得到对方“覆”来的情,审察其情所托举的实意。所以,使用反听(象、比)术时,己方先要心平气和,才能倾听对方的言辞,审察对方的事理,讨论各类事物,辨别是非曲直,由此及彼,一叶知秋。若以此术钓人,己方就能深入对方内心,测出对方能量,获取对方实意,如同螣蛇达意、后羿射日一样,准确判断对方的外浮之情与对方的内隐真意是否契合。

得情要从自己开始,先知己,后知人。先知己后知人,与对方如同比目鱼般彼此相依;对方的情显露于外,己方就如光之就影。先知己后知人,己方审察对方言辞时(信息)就不会丢失,(得其情时)就如拿磁石取针、用舌头剔除炙肉骨头一般便易。(先知己后知人,己方)付出甚小,得情却快。(先知己后知人)就如阴与阳、圆与方一样。对方之情(阴情)未现(呈阳)时,己方就用圆的方式(圆滑迎合)导引对方;对方之情(阴情)已现,己方就用方的方式(处理实务)制服对方。(己方)进退腾挪,都要循依(先知己后知人)这种方式,(因为,)己方的心若不首先安定,就得不到正确的制人方法。事与愿违,是因为丢掉了得情的道术。先稳定己方的心,再去制服对方,制服过程要滴水不漏,使对方寻不出任何破绽,这才是天神境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鬼谷子反应第二,原文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