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5-4-8 19:43:06

外向与内向的神经化学密码

外向与内向的神经化学密码

你是否曾好奇,为何有些人在社交场合中如鱼得水,而另一些人则更享受独处的时光?这种外向性与内向性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行为表现上,更有着深层次的神经化学基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外向与内向背后的神经化学密码。

大脑的血液流向:内向外向的起点

经科学检测发现,内向者大脑中的血液主要流向处理记忆、计划等内部体验的区域,而外向者大脑中的血液主要流向处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外部刺激的区域。这就好比内向者的大脑是一个专注于内在世界的精密工作室,而外向者的大脑则像是一个时刻对外界开放的热闹集市。

内向者的血流通路所经过的脑区与内部经验相关,比如回忆、解决问题和制订计划。这条通路长而复杂。因此,内向者关注的是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他们在独处时能够深入思考,挖掘自己内心的宝藏。相反,外向者的血液流向了处理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不包括气味)的大脑区域。他们主要的脑通路较短,复杂度也较低。外向者是通过外部感官来处理实际经历的,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外界刺激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更善于从外部环境中获取信息和能量。

多巴胺与乙酰胆碱:性格的化学信使

多巴胺和乙酰胆碱这两种神经递质在塑造外向性与内向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它激活我们的运动自主神经,就像打开了 “加油阀”,促使我们采取行动。外向者的大脑通路是由多巴胺激活的,他们对多巴胺的敏感度较低,需要大量多巴胺来获得满足感。由于多巴胺是通过刺激来释放的,所以外向者比较活跃,喜欢寻求刺激。他们在有地方可去,有人可以交往的时候,会感觉更好,因为这些外部活动能够促使大脑中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让他们体验到快乐感。过多的多巴胺会导致幻觉和偏执狂;过少的多巴胺则会引起躯体震颤和自主运动失能,并且与无意义感、嗜睡和痛感相关联;低多巴胺水平也会导致缺乏专注力和注意力,带来渴望感和疏离感。而外向者需要从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中释放出肾上腺素,以维持大脑中较高的多巴胺水平。

内向者则对多巴胺高度敏感,大脑只需少量刺激就能产生足够的多巴胺。内向者在主要大脑通路上使用一种完全不同的神经递质 —— 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主要作用是放松身体,激活退缩自主神经,就像踩下了刹车,帮助身体恢复平静。乙酰胆碱也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与大脑和身体的许多重要机能相关。它负责开启快速眼动睡眠和梦境,然后使我们陷入瘫痪(脱离自主运动),以免真的去做梦境里的事情,我们需要睡眠来编码记忆,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将短时记忆提升为长时记忆。与外向者相关联的是传递多巴胺和肾上腺素、消耗能量的交感神经系统,而与内向者相关联的是传递乙酰胆碱、保存能量的副交感神经系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内向者在安静、低刺激的环境中会感觉更舒适,因为这样的环境能够更好地维持他们大脑中乙酰胆碱的平衡,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

基因的影响:外向与内向的遗传密码

基因在决定一个人是外向还是内向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drd2 基因编码多巴胺受体 2,这种受体参与大脑中的多巴胺传递,影响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研究发现,drd2 基因的 a/g 多态性与人格的外向性和内向性相关:携带 g 等位基因的人更外向,表现出较强的社交倾向,乐于探索。携带 a 等位基因的人则更内向,倾向于思考和稳重反应。这一基因的差异影响我们是积极参与外界活动,还是倾向内省和沉思。

rgs2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调控 g 蛋白信号传导中起作用,影响情绪调节。研究表明,rgs2 基因的 c/g 多态性与焦虑程度及外向性相关:携带 c 等位基因的人较少感到焦虑,表现为外向和乐观。携带 g 等位基因的人更容易产生焦虑,性格上更加内向和谨慎。

comt 基因编码的酶参与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解,尤其在前额叶皮层中影响认知功能。研究发现,comt 基因的 g/a 多态性影响个体的性格与认知能力:携带 g 等位基因的人多巴胺水平较高,认知反应更灵活,性格更外向。携带 a 等位基因的人多巴胺分解更快,思维较为严谨,性格偏向内向。

生活中的表现:外向与内向大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外向性与内向性的神经化学差异也有着诸多体现。

外向者由于其大脑的多巴胺通路和对刺激的需求,往往表现得更加活跃。他们想到就说,说多过听,在谈话中多用手势,能轻松地解释肢体语言,有很好的幽默感。他们从主观的角度处理信息,善于即兴发挥,描述时使用比喻和类比,能同时处理几个问题,注意模式,善于形象思维,将问题解决视为近似的、发展的过程,并且没有意识到自己所知道的全部。外向者在初等教育阶段和考试中的表现更好,因为这些场景通常需要快速的反应和对外部信息的快速处理,而这正是他们所擅长的。

内向者则更关注内心世界,他们的社交需求相对较少。左脑占优势的内向者更能适应内向的生活,他们通常比右脑占优势的内向者更善于语言和逻辑,因此更能够在学校、工作和会议中取得成功,这类内向者可能比右脑型内向者更能在公共场合放松地发言。许多工程师、会计师和程序员都属于这类人。右脑占优势的内向者富有创意,但可能在传统职业技能转化上存在困难,他们在人们的眼里,可能有些稀奇古怪。由于右脑占优势的内向者有更多的情绪体验,能够看到问题的全景,他们可能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不同非常敏感。内向者在高等教育阶段表现得更好,因为高等教育往往需要深入的思考和独立的研究,这与他们善于内省和专注的特质相契合。内向者倾向于通过合作发展形成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他们在书面表达时血流经过的脑区通路相比口语表达更加顺畅,这也使得他们在需要深度思考和文字表达的任务中更具优势。

外向性与内向性的差异有着深刻的神经化学路径根源。从大脑的血液流向,到多巴胺与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作用,再到基因的调控,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我们在性格上的外向与内向。了解这些差异,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也能帮助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理解他人的行为模式,促进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个人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向与内向的神经化学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