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知识体系:4种分类,1个体系,告别知识碎片化

已有 38 次阅读2024-3-29 14:54 |系统分类:思维

 知识体系,是快速学习、高效学习的一个法宝。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快速入门一个新领域、新业务
如果你面对海量知识无法把握结构,总觉得学不完
如果你学了很多却又觉得用不起来,无法有效调用所学
那么,请你认真读完此文。为了方便理解,先上结构图:

重磅福利:文末还有职场中最常见的3种知识体系,助你乘风破浪、升职加薪,千万别错过呀~

1. 目的:明确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一般包括 兴趣 和 需求 ,就像一个漏斗,能筛出你需要的内容,使你 更聚焦、更高效。
我在这一篇回答里讲过,如何通过 定位 找准 学习方向 、实现深度学习,可参考: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

2. 输入:区分4种知识,使学习事半功倍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将知识分为4类:

2.1 事实性知识

【定义】独立的知识点,学习者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某个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

【举例】碳元素、地球半径

【学习策略】认知里有这个知识即可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而不是用来记忆的。

信息化时代,我们不必消耗认知资源去记住某些东西,可以通过 保存 或 搜索 实现 查找。

比如我知道“地球半径”这个知识点,但不必去记住它的准确数值,需要的时候百度一下就可以了。

2.2 概念性知识

【定义】较为概括性、组织性的结构化知识

【举例】

更复杂的名词概念(地球、区块链、AI)
理论模型(营销4P、马斯洛需求理论)
原则(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学习策略】深入学习:knowing → doing → being

“knowing → doing → being”模型来自邱昭良学者,“DIKIWI”模型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小技巧:将“knowing”制作成模板,每次学习概念性知识时套用模板

下图是我学习“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时做的笔记:

图中黄底黑字就是模板,调用模板能节省认知资源,不必每次学习时都去想要从哪几个方面思考。当然,模板也是可以持续优化的。

【注意】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并没有完全的界限。比如“碳水化合物”可以作为一个事实性知识,但是深入去剖析它时,比如它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之类的,就变成了一个概念性知识。分类取决于你的学习目的。

2.3 程序性知识

【定义】关于如何做某事的一套程序或步骤

【举例】工作流程、方案产出流程、项目管理流程

【学习策略】自行提炼 + 结合理论 + 观察他人

比如我的复盘流程(如下图),就是将在工作中 总结的复盘流程(自行提炼) + PDCA(理论知识)+ 库伯学习圈(理论知识)+ 请教导师(观察他人)而产出的属于自己的关于“复盘”的方法论。“如何复盘”就是一套程序性知识。

2.4 元认知

【定义】对认知的认知,即从更高层次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很多人认为“大脑的想法就是我自己的想法”,其实,大脑只是大脑,它不是我,要从更高层次审视它,这是元认知能力的核心。

【举例】

反思: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思维/想法/情绪?它是对的吗?如果不对,我如何改进?
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学习策略】

元认知常见的训练方法:冥想、反思、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比如某个爱好)。

3. 处理:搭建知识体系
3.1 知识体系是什么
【定义】有同一目标的若干关联知识的集合

【表现形式】思维导图、流程图、概念图等

前文已经介绍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实它们都算是“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像是一片森林,而每个知识点就像是一棵树木。我们可以根据一个知识点向上拓展其广度(纵览整个森林),也可以向下挖掘其深度(研究单个树木),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举例】
其中知识点【1.2 明确需求方的核心需求】:

向上拓展广度,那么这个知识点属于【1.需求分析】,【1.需求分析】又属于更大的一个知识体系【产品流程】,【产品流程】又属于【产品能力】…,可以不断往更高层级延申
向下挖掘深度,那么我们可以从表层需求、利益出发点、真正需求三个层面分析,所以【1.2 明确需求方的核心需求】这个知识点本身也是一个知识体系
3.2 为什么要搭建知识体系
- 1- 有利于大脑建立更有效的突触连接

每个人大脑中突触数量和连接方式不同, 所以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效率都不一样。

知识体系能帮助大脑建立更有效的突触连接,使加工信息更高效。

-2- 解决信息零散导致的“信息缺失错觉”和“信息过载”

信息缺失错觉:没有体系化学习可能导致 学了很多也觉得不够 ,因为学的都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这些点是无穷无尽的
信息过载:学的太多,信息量太大,记不住也不会运用
-3- 针对性查漏补缺

有了体系就有了方向,可避免在同一个知识点上打转,也可结合自身情况针对性查漏补缺,从而全方位培养能力。

3.3 如何搭建知识体系
① 必备的底层思维:结构化思维

如果缺失这个能力,可能无法辨别体系背后的组织逻辑、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优化变通。

结构化思维的学习攻略可参考我之前的回答:

哪些思维方式是你刻意训练过的?

② 常见误区

靠直觉/靠自信搭建(我们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完美主义,觉得框架没有搭建好、没有准备好,迟迟不进入学习(然而事实上,几乎不会存在所谓的“准备好”)
生搬硬套不会变通(这也是一种“偷懒”)
③ 搭建步骤

1、明确学习目的
2、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搭建关于学习目的的知识体系
· 直接经验:复盘、自行提炼
· 间接经验:请教有经验的同行/专家、在百度/知乎/专业网站搜索、阅读该领域的经典书籍
3、应用、优化和循环
· 应用:前几次可以完全生搬硬套,因为一开始你无法确定是你的问题还是框架本身的问题。生搬硬套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发现实际情况的多变性和框架本身的局限性
· 优化:通过应用,结合实际情况对体系本身提出质疑和改进
-- 理论层面上,哪些点可以优化?哪些点可以删除?是否缺失了某些关键点?和其他体系是否可联系、可整合?
-- 应用层面上,适用的场景和不适用的场景分别有哪些?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
比如我才开始学习金融时,通过《货币金融学》就了解了金融领域的知识体系,其本质就是:使资金从低效流向高效。从此,当我再深入学习股票、基金、P2P等,我知道它们的内核是什么,不会再有“迷失在知识的海洋里”这种无助的感觉。

4. 输出: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光说不练没有意义,根据学习金字塔,主动学习一定要讨论/复述、应用、转教…

以后我再分享关于输出这方面的方法论,比如:

如何阅读,才能将一本书读出万元线下培训课的效果
如何制作读书笔记,才能使吸收最大化
如何更好地坚持,成就更好的自己
为了防止走丢,记得 关注我 哦~

5. 重磅:工作中的知识体系

5.1 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
按工作流程搭建知识体系,是大多数人最容易掌握的知识体系。

此体系要求从日常工作流程中做更高层次的抽象,使其更加普适化。

比如上文中我举例的“产品流程”,就是我整理的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此体系来源于一个个实际的需求,经过高层次抽象后,此体系同样适用于其他需求。就算我跳槽或者切换业务,这个体系依然适用,使我每次都能快速上手新业务。

基于此体系,我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比如体系中有一个点是“竞品分析”,我可以通过产品经理社区、相关书籍等渠道学习如何做好竞品分析,再结合自己的实践,不断完善我的知识体系。

5.2 基于业务领域的知识体系
就产品经理而言,业务领域的知识体系包含两大类:1)产品相关,2)业务相关

以一个消费金融的产品经理为例:

【产品相关】下图为产品经理的能力图谱

【业务相关】下图为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型

对于其他职业,同样可以找到基于业务领域的知识体系。

可以询问专家、查阅相关书籍等,前文搭建知识体系时已有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5.3 基于职业目标的能力体系
能力体系基于前两种知识体系,补充了个人素质、通用能力等相关部分(比如性格特征、思维能力、沟通能力)。

两种职业能力体系:

(1)立足当下:针对当前职位,根据职位要求构建能力体系(比如跳槽或转行时就迫切需要此体系)
(2)面向未来:随着目标职位改变或者职位晋升,逐步优化能力体系,使其更完整、更具备迁移性
能力体系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取:公司对当前职位的要求、招聘信息、咨询等。

举个栗子,下图是腾讯的产品运营能力标准:

有了能力体系,就有了方向,可以针对各个能力项制定提能计划。

比如我以前为了入行产品经理,就从 工具运用、产品流程、通用能力、行业认知 4个方面去着手:

工具运用:Axure、PPT、Excel、Word、Xmind、UML
产品流程:需求采集、需求分析、需求策划、项目管理、需求上线、迭代优化
通用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时间管理、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职场素养、自驱力
行业认知:搭建行业/业务的知识体系、行业历史及现状研究、持续跟进行业动态、建立前瞻性
有了体系,就再细化到看什么书、学什么课,落实到最终的行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三维树 ( 京ICP备2022017593号 )|网站地图

三维树 建立说话的思想仓库

返回顶部